教育科学学院顺利举办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 期中教学研讨会

来源: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4-11-11浏览次数:249

2024年11月6日下午2:30,教育科学学院在13#106报告厅举行期中教学研讨会,全体专任教师参会,教学副院长王娟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焦小燕老师公开授课。焦老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练习方式开启课前知识回顾的序幕,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紧接着,通过播放亲子冲突的视频素材作为课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续深入探讨奠定了情感与情境基础。课程深入阶段,依托智能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也增强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收获了显著的教学成效。课程结束后,石春老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点评,高度评价了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上的前瞻性与创新性,特别是在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机融入方面,为乡村师范学子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与深刻的启示,实现了知识与价值观的双重滋养。同时,石春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宝贵的改进建议,强调在选取课堂导入案例时应更加贴近乡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增强案例的共鸣度与说服力;并建议增设复习总结环节,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石春老师的点评既全面细致,又富含启发性,为在场的每位老师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在第二个阶段,孙雪连老师代表督导组对开学初期的课堂教学督导活动进行现场反馈。孙老师指出,整体看,学院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准备充分详实,课程教学开展有条不紊。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实践和学生必修课程等特点进行精心选择、加工和整合,以避免课程间的简单重复,使重点更加突出,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公共课而言,教师应准确把握公共课课程体系,合理分配课时,科学设定教学重难点,并妥善处理好专业精度与面向非专业师范生内容普适度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公共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方面,建议教师加强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分享呈现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教师的引导与生成、组织以及总结反思环节的拓展提升等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方法的运用效率。

第三阶段,学院邀请了超星泛雅集团的张艺馨老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题为“AI赋能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精彩讲座。讲座深刻洞察了教育科技的前沿趋势,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展示了AI在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从智能教学系统的个性化推荐,到虚拟实验室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从智能评估系统的精准反馈,到大数据支持下的学情分析,AI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教师描绘了一幅智慧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期中研讨会的圆满举办,为教育科学学院全体教师开辟了新的教育视野,标志着在教学理念与实践探索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突破。此次盛会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与启迪。针对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教师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为学院未来的教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教学工作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CopyRight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公共资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