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5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

创建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者:刘锦芳发布时间:2025-08-1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强国建设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7月中旬至8月初,我校思政课教师分赴湘潭大学、兰州大学,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活动。此次研修以“红色文化育人”与“绿色发展实践”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研修形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和能力提升的机会。

    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深化育人内涵

在湘潭大学,理论学习主要以“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为题,从红色资源的创新运用、红色故事的生动讲述、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等维度,授课老师讲述了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既讲深、讲透了红色文化背后的思想内涵,又讲活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教师们提供了教学思路和方法指导。在兰州大学,授课老师则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绿色发展理念”、“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路径”等前沿课题进行深度解读。参训教师通过系统学习,不仅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内涵的理解,更近距离了解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变革,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注入了时代活力。

现场教学:追寻红色足迹,感悟时代精神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此次研修的鲜明特色。在湘潭,教师们走进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赓等革命先辈的故居和纪念馆,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刻感悟了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与家国情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感人故事,让红色文化从书本中“活”了起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兰州,教师们探访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重温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走进八步沙林场和定西扶贫开发纪念馆,见证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通过与当地干部、学者的交流,教师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积累了新时代伟大变革新案例。

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共谋育人新篇

研修期间,湘潭大学和兰州大学分别组织了主题交流研讨活动,为参训教师搭建了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互动平台。在湘潭大学的分组研讨中,教师们聚焦“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结合实地考察的感悟,探讨了情景教学、故事化叙事、实践案例教学等创新方法,力求让红色基因真正“入脑入心”。在兰州大学的分组研讨中,教师们则围绕“绿色发展理念与思政课融合”展开交流,来自西部基层的教师分享了生态治理的鲜活案例,为理论教学提供了接地气的现实素材。讨论中,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实践研修的收获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成果,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讲好思政课,就是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此次专题研修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系统提升,也是一次国情社情的深度调研。参训教师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自身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青年教师吴琼动情地说:“这次研修让我找到了破解‘思政课难讲’问题的金钥匙,就是要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专题研修为契机,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研修机制,拓展实践平台,探索多样化研修方式,推动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新篇章筑牢思想根基,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大力量。

(一审:刘锦芳,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