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下午,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导师制第四小组全体师生第一次师生见面交流会通过线上方式召开,第四小组导师张波教授,王晓君教授,沈寨副教授,戚桂芳老师,胡常峰老师,崔勇涛老师、牛梦意老师以及全组同学参加会议。第四小组组长张波教授主持会议。
首先,张波教授向全组同学介绍了2021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分组概况和第四小组导师的安排,让各位同学对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价值、导师组的分配情况、导师组的活动安排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后,各位导师依次发表了对于导师制度设置的看法、活动建议以及未来展望。张波教授提出本科新生初学法律,要尽快从感性认识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要在导师在指导下,不断地搭建自己的法律知识框架,多方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尽快成为卓越的法学人才。王晓君教授提出两个观点:第一,在法学的理论学习中,有着十二字箴言:关注精英,研究精品,品读经典。同学们要在导师带领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第二,在实践上知行合一。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联系当地的法院、检察院、律所见习。戚桂芳老师强调同学们要珍惜宝贵的交流机会,多读书、多研读经典、多积累,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打交道。沈寨教授提出,导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学生不一定受制于导师的专业,学习中不妨碍与其他专业的老师交流,同学们不要不好意思向其他老师请教。崔永涛老师作为入职法学院的新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专业方向,鼓励同学们要好好利用老师资源,主动找老师,导师组是一个团队,大家要发挥团队的作用。胡常峰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想法:一是努力很重要,暂时不计回报地埋头努力更为重要;二是在学习生活中,写作和表达能力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三是所有的工作到最后拼的都是体力,养成健身的好习惯。
接着,同学们都开启摄像头做了自我介绍,纷纷表示很荣幸成为导师四组的一员,对导师制度拉近了师生关系,满足了同学们研究、攻克法学学科难题更为便捷有效,给予了高度好评。在随后的师生一问一答环节,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同学的学习上的困惑问题。
会议还对第四组导师指导活动计划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组织读书会、案例研讨、组内知识竞赛、辩论赛、文书写作比赛等系列活动方案的设想。
本次师生见面交流会的召开,一方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为今后小组的工作提供了铺垫,指明了方向,切实将法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