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机电工程学院“梦在‘黔’方”支教团赴贵州开展了为期20天的“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经过28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换乘辗转,跨越2000余公里,支教团成员抵达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红旗村小学。他们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为贵州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知识、关爱、希望、梦想。
支教团采取“团队辅导”和“个体帮扶”相结合的形式,教授孩子们知识、走访孩子们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心理辅导等帮扶,带孩子们认识大山之外不一样的世界,认识新知。队员们深深感到支教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讲是多么宝贵,不敢怠慢,顾不上休息,经过简单休整后,他们开始实地考察了解小学情况,与红旗村小学校长就下一步工作开展进行交流讨论。第一次当老师的同学们,为了能上好第一堂课,集体备课到凌晨一点多,忘记了路途的疲惫,能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快乐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他们为孩子们准备了趣味数学、英语、美工制作、趣味体育课、象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早上五点,队员们早早起床洗漱、打扫卫生、做早饭,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而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开始一天的课程,天微微发亮,便背着书包踏着晨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学校。孩子们因支教团的到来显得格外欣喜,脸上的笑容如大山的阳光般灿烂、纯净。中午放学,队员们担心孩子们安全,顶着炎炎烈日,踏上艰险的山路,将孩子安全送到家中。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归家的路往往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难以想象小小的孩子们每天是怎么走过的,对知识的渴望支撑着他们一趟趟的寒来暑往。除上课之外,支教队员还为孩子们举办了趣味运动会、集体生日会,让孩子们写下了“心愿卡”帮孩子们实现小愿望,擅长绘画的队员还为孩子们进行墙绘,画出本应该存在于孩子们童年里的记忆。利用休息时间,支教团走访了学生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针对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的问题,支教队员量身设计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课。在了解到留守儿童小广的性格和家庭情况后,支教团与小广家达成长期帮扶协议,对小广进行长期一对一心理和经济帮扶。当支教队员翻越十二公里山路将梦想寄语和首笔帮扶金交到小广奶奶手中时,队员们看到了奶奶眼中的泪花。他们说,我们不想看到奶奶感动落泪的样子,我们只希望小广能健康地成长,想看到更多人关注这些留守儿童。
8月2日,机电工程学院“梦在黔方,爱洒习水”支教活动圆满结束,红旗村小学校长高度评价了同学们的支教活动,代表学校对同学们的用心付出表示感谢和赞扬。依依不舍的师生情,化作离别时的欢笑和泪水。与孩子们的每一次上课、互动、游戏,都将成为最美的回忆。支教过程中,队员们吃了不少苦,但更多的是磨炼意志、锤炼品质所带来的人生经历和财富。此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同学们在奉献中不断成长。
院党委梁宝文副书记为支教团送行
梦在“黔”方支教团顺利到达红旗村小学
支教团成员认真给孩子们上课,带领孩子们认识未知的世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所有人感动
条件艰苦,同学们只能用冷水洗头,自己洗衣服、做饭,但没有人退缩过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上完课支教团成员把孩子们送回家,山路漫漫,来回往往需要近3个小时
支教团成员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亲切交流。得知学生小广家庭特别困难,支教团送去资助金。
为孩子们在教室外的墙上画下动画片中的小动物,这是本该存在于孩子们记忆中的童年
支教团为孩子们组织趣味运动会,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支教团为孩子们举办集体生日会,让孩子们在心愿卡写下小小心愿,帮孩子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