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学子在2025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来源: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11-21浏览次数:11

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由田家炳基金会冠名,教育部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每年举办一次,是我国层次最高、难度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赛事之一。近日,2025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分别在聊城大学南通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圆满收官。

自初赛启动以来,学院高度重视、迅速部署,经过精心的指导与激烈的角逐,学生凭借卓越的教学技能和出色的综合表现斩获多项大奖。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毛艺澄和贾保茹均荣获一等奖,杨丰菁荣获三等奖、孙灿荣获优秀设计奖小学教育硕士颜世纪荣获一等奖,张暄梓荣获三等奖;学前教育硕士蔡昊辰荣获三等奖、叶文茜获得优秀设计奖同时,刘月芳、李广政、焦小燕三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是学院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成果的生动体现。学院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学生参赛心得

交流心得,共话经验

贾保茹 心理健康教育 一等奖

田家炳杯的舞台上,我走过一段满是挑战与收获、感恩与成长的难忘征程。由衷感恩赛事平台给予展现教学风采的机会,更感谢焦小燕老师、孙配贞老师以及众多学长、学姐的专业引领与温暖陪伴,家人朋友的包容支持则为我注入了不竭的勇气。备赛中心态起伏是最大挑战,幸得师长学姐鼓励,我及时调整状态,也领悟拆解目标、稳步推进的重要性。

同时,给学弟学妹分享三点参赛心得初赛选题贴合时事,打磨新意;理论准备紧扣纲要,扎实积累;说课设计依托模板,反复演练。愿每一位参赛者都能在赛事中沉淀经验、收获成长,绽放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颜世纪 小学教育 一等奖

回望赛程,心中满是温暖与力量。感谢刘月芳、王靖懿两位老师的全程指导与陪伴,感恩学院大力支持,也感谢陈健导师及家人朋友的鼓励,让我从容站上决赛讲台。这次参赛是我教学能力的进阶突破,备赛阶段的最大挑战是精准把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逻辑,遵循刘月芳老师的指导,我通过横向对比、纵向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既吃透教材,也为搭建知识框架积累了教学经验。

给学弟学妹的经验初赛选择擅长且具有特色的课题,录制视频时要注重仪表教态;决赛分阶段推进,初期精读教材划重难点,中期观摩优质课,后期打磨授课模板并反复练习。备赛虽苦但成长甘甜,愿这些经验化作微光照亮前路,祝大家未来绽放光彩。

蔡昊辰 学前教育 三等奖

回首备赛时光,感恩与成长交织。衷心感谢王志丹老师的悉心栽培,从逐字逐句打磨活动设计,到示范如何以温柔语态与幼儿互动,王老师的指导让我深刻领悟到将认知目标融入游戏活动的教育真谛。同时感恩大赛提供的交流平台,让我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在与同行的切磋中拓宽教育视野。此次比赛让我真正学会将儿童本位理论落地,虽曾面临互动不足的挑战,但通过反复模拟与调整,最终找到了自然的授课状态。这段经历不仅是一份荣誉,更让我对未来的幼教工作充满信心。

想对即将参赛的学弟学妹说不要害怕犯错,试课中的问题都是进步的机会,及时调整比完美开始更重要,无生授课时要心中有生,别让教学成为一个人的独白,希望这些经验能助帮助到大家。




教师心得分享

执教心路,共话育人

李广政老师

参与田家炳杯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指导工作后,我对如何打造成功的心理教育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一场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多个关键要素融合的结果学生主动投入与扎实准备是基石;课程设计独特性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创新意识与内容前瞻性不可或缺;课程思想深度与社会关怀是灵魂。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常常会陷入专业性与示范性平衡的困境。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专业性是前提,示范性服务于内容,所以一定要先确保内容的专业准确,再去思考如何创新表达。最后,我认为此次指导最核心的心得,是要助力学生打造新颖、独特、深刻的课堂。缺乏这些特质,或许能凭基本功取得名次,但难以实现突破,若想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课堂中蕴含能引发共鸣与深思的思想深度,这份思想的深度正是冲击最高奖项的关键所在。

王靖懿老师

参与小学教育田家炳杯大赛指导工作后,我沉淀了不少宝贵心得。在我看来,小学教育赛道的学生若想脱颖而出,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深厚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如何突破教学瓶颈这一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结合积累的指导经验,我认为教学设计是突破的核心。突破瓶颈需要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挖掘深度亮点、融入新课标理念、贴合学生认知,其本质是长期积累后的融会贯通。所以我常跟学生们说,持续付出与精益求精和教学设计能力一样,都是取得理想比赛成绩的关键。这次指导还有个意外收获,它让我发现这不只是我对学生的单向帮扶,更是一场教学相长的双向互动。在指导学生备赛时,看到他们为了将理论落地到教学实践反复调整,这也促使反思自己的课堂,我的教学从最初聚焦课程体系本身,转向更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衔接。

王志丹老师

在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的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工作中,结合陪伴学生备赛的经历,我总结出两个核心关键要点。其一,学生的活动设计必须精准契合大赛题目;其二,学生的个人气质同样不容忽视,他们的表达力、亲和力等特质往往可能成为获奖的关键因素。因此,活动设计的专业性和学生个人特质的自然展现,二者缺一不可。这段指导经历里,最让我欣慰的不是学生的最终名次,而是他们的蜕变成长。备赛期间,学生们为了完善方案反复修改打磨,当他们最终设计出优秀作品、实现自我突破时,这份成长带来的喜悦,远超获奖本身。若要分享此次指导的经验,我想以踏实做事,诚恳做人八字概括,备赛不必过分追求结果,更应看重过程中的积累与成长。

(一审:郭婷婷,二审:于战宇,三审:陈鹏


CopyRight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公共资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