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做好党员发展源头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于近期成功举办第九期初级党校培训班。本次培训构建了系统化、立体化的培育模式,通过理论浸润、专题导学、实践淬炼三大维度,对136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与全面的素质赋能。
一、深化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
学院坚持将理论学习作为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依托线上平台精心打造“云端党史课堂”。学员们通过研读经典文献、观摩红色影音、撰写思想感悟等形式,系统梳理党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筑牢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实根基。

二、聚焦专题导学,提升思想引领力
为强化学员的理论素养与政治辨别力,学院精准设计课程体系,特邀院内外专家举办系列讲座,形成层次分明、内容翔实的教学闭环。
价值引领与文化自信:校宣传部孟召学部长聚焦《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典型案例,深刻论述了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导向的现实路径。

组织优势与制度效能:校组织部范锋部长在《这样的组织值得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报告中,从历史与现实维度系统解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组织力量与独特制度优势。

纪律严明与从严治党:校纪委沈道海副书记系统讲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强化学员的纪律规矩意识,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

理想铸魂与青春导航:党校戚洪校长以《信仰的灯塔,青春的航向》为题,结合典型人物与时代精神,激励学员树立远大理想,校准人生航向。

坚守初心与使命传承:学院党委书记吴丁玲以《我为什么要入党》为题,从初心使命、责任担当、时代要求三个维度,引导学员们深刻思考入党的价值追求。

理论溯源与时代观照:学院王冠群院长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题,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逻辑与当代价值,引导学员增强理论自觉,站稳政治立场。

程序规范与行动指引:学院党委副书记文雯详细解读党员发展程序与标准,为学员指明了向组织靠拢的具体路径与努力方向。

三、创新实践载体,砥砺初心使命
学院充分运用徐州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思政课堂延伸至革命历史现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们赴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分组研讨,使学员在革命精神的浸润中深化对初心使命的感悟。研讨环节,研究生与本科生分层次围绕学术廉洁、学风建设等主题深入交流,学生党员代表的经验分享则发挥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应,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有机统一。


本期培训班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性的理论灌输与启发式的实践引导,学员们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提升了政治素养,明确了奋斗方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完善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体系,努力为党组织输送更多理论扎实、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的青年政治骨干,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青春力量。

(一审:刘锦芳,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