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师生将学术研究、创新创业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挑战杯”竞赛与志愿服务工作专题指导会。校团委书记袁大伟应邀作专题分享,学院党委副书记文雯主持会议,学院百余名师生代表参会。
本次指导会立足学院学科特色与发展定位,围绕“为何参与、如何参与、怎样做好”三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系统指导。袁大伟从赛事结构与政策导向入手,详细解读了“挑战杯”主体赛与专项赛的类别设置与评审重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实践等领域精准发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党史党建课题与竞赛选题有机融合,打造具有“马院特色”的高水平项目成果。
在选题策略与方法论层面,袁大伟提出“时代主题、社会热点、青年视角”三位一体的选题原则,强调研究须立足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聚焦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他建议师生坚持“小切口、深挖掘”的研究路径,从基层思政宣讲、社区红色文化传播等具体实践出发,避免“贪大求全”,注重调研的真实性与成果的转化价值,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进人民群众心坎里。
为进一步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袁大伟结合“智慧思政”创业项目、“党史宣讲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等获奖案例,深入剖析了优秀项目的共同特质:既要具备学术深度与现实温度,也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机制建设,实现“科技赋能育人”与“服务融入日常”的双重目标。
文雯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指导会不仅是一次赛事解析,更是一场思想动员与行动部署。她表示,学院将以此次指导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赛事支持体系,组建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强化在选题立项、调研分析、文本撰写、现场答辩等环节的精准辅导。同时,学院将进一步优化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浓厚氛围,推动形成教学相长、研创融合的育人新格局。


(一审:沈晓强,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