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淮韵新芽”:以爱育新苗,以情暖桑榆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次数:12

当蝉鸣奏响夏日序曲,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淮韵新芽”志愿服务队的青年身影,已活跃在淮安市清江浦区福州路社区的各个角落。这个假期,他们以青春之名践行担当,化身“护苗使者”“课程魔法师”“社区小帮手”“暖心小棉袄”,用热忱与行动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社区老人编织了一整个夏天的温暖记忆。

新芽护苗:用陪伴筑牢成长防线

清晨的阳光刚吻上社区窗台,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已守在暑托班门,笑着接过孩子们雀跃的小手。签到时那句“昨晚睡得香吗”的轻声问候,上下楼梯时紧紧牵住衣角的守护,放学时逐核对家长信息的严谨——这些细碎日常,如同夏日里的点点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暑期时光。

课堂上,他们是俯身讲题的耐心“小老师”,连最调皮的孩子都愿意心聆听;课间时,他们变身领跑游戏的“孩子王”,“老鹰捉小鸡”的欢笑声能穿透三条街巷。有个孩子偷偷说:“有哥哥姐姐在,连作业辅导班都变成游乐园啦!”


新芽筑梦:让课程绽放成长力量

队员们与暑托班老师携手,把课堂变成了探索世界的魔法空间性安全教育课上,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安全接触场景”,在涂鸦中悄悄种下自我保护的种子;健康操时间一到,教室秒变活力运动场,蹦跳的身影比盛夏阳光更耀眼;手工课上的蒲扇成了“爆款”,有的缀满星星,有的写着“谢谢姐姐”,扇动的风里都带着甜意;绘本《安的种子》读完,小姑娘举着小手说:“我也要像安一样,慢慢等美好发芽”;科学实验“纸的力量”让孩子们惊呼连连——原来薄薄的纸片,真能托起一摞书本;防溺水课堂上,孩子们跟着演示认真比划的小手,把“远离危险水域”刻进了心里。

新芽助治:以担当擦亮青春底色

走进社区居委会,队员们立刻切换严谨模式整理堆积如山的居民信息档案时,铅笔在表格上沙沙游走,每个名字、每项数据都要反复核对三遍,确保录入准确无误;深入社区网格,队员们化身“安全小卫士”逐个走访排查周边商铺数,仔细检查灭火装置是否配备齐全应急照明灯亮度是否达标墙角线路是否老化裸露,及时记录安全隐患并协助社区督促整改。社区书记感慨:这些年轻人做事认真细致,眼里有活,手上勤快,来了真是帮了大忙,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新芽暖夕:用青春温暖岁月长河

社区活动室里,一场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应用讲座正在进行。队员们化身小老师,一对一、手把手地教老人们使用微信视频通话、查看聊天消息、发送语音。“姑娘,你看我这样点对吗?”“小伙子,这个视频通话在哪里啊?”在队员耐心解答声中,老人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养老讲座现场,队员们更是忙前忙后:小心翼翼地扶老人坐稳、及时递上温热的茶水,登记信息时特意放慢语速、提高音量。最热闹的还属抽奖环节,捧着毛巾、香皂等实用小奖品的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李奶奶拉着队员的手念叨:“你们这些孩子啊,比自家孙辈还贴心,讲得既清楚,还又有耐心!”。精神矍铄的张爷爷望着穿梭忙碌的小老师,满眼欣慰:“这就是春天的嫩芽呀,看着你们,就觉着浑身充满朝气,有希望!”

这个夏天,他们把奉献写成诗

“淮韵新芽”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暖。从孩子们澄澈眼眸中绽开的笑靥,到老人们岁月沟壑里流淌的笑意,这群青年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谱成了最动人的青春乐章。夏日终将落幕,但那些被温暖浸润的瞬间,早已像种子般悄然埋进孩子们的心田,静待未来花开;而那些被青春点亮的桑榆晚景,也将在老人们心中留下恒久的暖意。“淮韵新芽”的故事,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践行初心、服务社会的生动注脚,在更多青春的热土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一审:沈晓强;二审:文雯;三审:吴丁玲)


CopyRight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