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大厅内,新鲜面粉的清香和酵母蓬勃的生机在空气中弥漫着。与往常不同,这里的主角并非食堂专业的面点师傅们,而是一群挽起袖子、系着围裙的大学生,以及在他们身边穿梭指导、同样“全副武装”的面点老师。后勤保障部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劳动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发扬劳动精神,在泉山五食堂、云龙食堂组织开展大学生面点制作劳动实践特色课。本次特色课聚焦中华传统面食——包子、花卷与馒头,旨在让学生们在烟火气中感悟生活智慧,在揉捏擀压间体味劳动之美。
“面粉和水的比例是关键,要像这样,少量多次地加水,边加边搅……”课程伊始,指导老师站在操作台前,声音洪亮的为学生们讲解和面的步骤。他双手沾满面粉,流畅有力的揉捏着盆中的面团,向围拢在身边的学生们展示着“三光”秘诀——盆光、面光、手光。同学们在听取老师的讲解后纷纷动手尝试,揉面区一下成了“力量与耐力”的竞技场。男生们使出浑身解数,用掌根大力按压、折叠、推卷,仿佛在与面团“角力”,奋力追求“三光”境界。女生们则更显细致,耐心地揣揉,感受面团在手中逐渐变得光滑、柔软、富有弹性。“没想到揉面这么解压!看着它从‘一盘散沙’变成光滑的面团,特有成就感!”同学们纷纷感叹。随着基础技能逐渐掌握,课堂氛围愈发热烈。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调馅、擀皮、捏褶等步骤。
“开锅啦!”一阵欢呼响起,在同学们热切目光的注视下,指导老师从食堂后场推出蒸笼推车,热腾腾的蒸汽扑面而来。待雾气散去,白白胖胖的馒头、形态各异的花卷、大小不一的包子映入眼帘。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在成果展示区里搜寻自己的“作品”,脸上写满了自豪与喜悦,食堂内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看似简单的馒头花卷,此时仿佛被赋予了别样的甘甜——那是汗水浇灌出的劳动滋味,是亲手创造带来的满足感。
本次劳动实践特色课,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制作面点的生活技能,更在揉捏擀压、协作分享、期待与收获的完整劳动过程中,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与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沾满面粉的双手、专注的眼神、互相鼓励的笑语、品尝成果时的满足……这些鲜活的场景,共同勾勒出青春在劳动中“发酵”成长的最美画卷。这“指尖上的传承”,传承的不仅是中华传统饮食技艺,更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份用双手创造幸福的朴素信念。(综合管理部 供稿)
(一审:张洁,二审:冯立磊,三审:蒋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