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转业军官系列讲座之三:时评写作的“识”与“见”

来源:人事处发布时间:2025-04-17浏览次数:211

4月16日下午,退役军人学院举办2025年转业军官进高校专项培训第三场讲座,邀请文学院蔡茂副教授作“时评写作的‘识’与‘见’”专题讲座。2025年春季入学的全体学员和部分研究生参加。

讲座伊始,蔡茂老师指出,时评写作不仅是领导干部进行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治理能力的关键途径。他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写作经验,从四个方面系统讲解了时评写作的基本要义与实践技巧:如何选题、如何拓识、如何凝练观点,以及“四要四忌”的写作原则。在选题方面,蔡老师强调,应紧扣时事热点与社会关切,结合个人兴趣与专业背景,善于运用理论资源与实践经验,融入独到见解。关于观点表达,他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面促点”三个写作策略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如何在有限篇幅中构建清晰而有力的论述逻辑。与此同时,他鼓励学员通过阅读、旅行、交友、倾听等多种方式拓宽视野,积累素材,提升表达力。

讲座的后半部分,蔡老师进一步指出,在数字化治理时代,时评写作早已超越“文笔”的范畴,成为衡量领导干部现代治理素养的重要标尺。这一写作能力的培养,本质上是四种转化过程的实践: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大众语言,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理论认知,将个体思考转化为公共价值,将中国实践转化为国际话语。他强调,当更多干部能够运用时评作为工具,不仅能推动个人成长,也将促进治理体系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讲座最后,蔡茂老师表达了对转业军官学员的殷切期待。他指出,时评写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写出一篇见解独到的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训练,增强对社会热点与政策动向的感知力,提升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岗位实践与履职需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传播加速、舆情多元复杂的背景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清晰的表达能力,已成为新时代干部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鼓励大家以笔为器、以文为径,在不断的写作与反思中拓展视野、锤炼思想,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与表达风格,以更高水平的写作能力支撑治理理念的传播和实际工作的推进。


一审:刘姗,二审:潘映铼,三审:杨现民



CopyRight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公共资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