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机构建设情况,推动各级各类机构优化布局、创新发展、提质增效,5月6日下午,学校召开人文社科科研机构质效提升工作调研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国军出席会议,我校部分厅级及以上人文社科类研究机构负责人及社科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社科院郝其宏院长主持。
会上,社科院余光武副院长首先介绍了我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机构的建设现状、成果产出情况,并从平台管理、发展制约、重大突破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文社科科研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后,各机构负责人就本机构基本概况、发展特色、面临的困难与诉求以及对学校人文社科科研机构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朱国军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各科研机构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并向各位“大先生”们在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接着,朱校长就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强化“整合”效能,机构建设一是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科研生态;二是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三是要促进平台间协同联动,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其次,推动“提档”升级,机构未来发展一是要与学科发展深度结合,打造特色优势;二是要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提升服务能力;三是要与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有机融合,推动研究方法革新;最后,是完善“保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一是要着力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提供精准支持;二是要搭建高效协作桥梁,促进资源共享;三是优化制度供给,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朱校长表示,要通过“整合”“提档”“保障”这三个方面的协同推进,全面提升科研机构建设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会前,朱校长及社科院一行走访了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苏北农村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基地、中拉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等多家科研机构,实地考察、了解了各机构的发展现状和资源配置等情况。
(一审:马冬星,二审:余光武,三审:郝其宏)